文博与旅游 徐汇区历史上文人众多,文化兴盛。以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达的文化科技设施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特色。 南宋时期,乌泥泾渐成街市。至明洪武年间,市面繁荣,成为上海西南水陆重镇。许多文人学者相继托足于此。其间,赵宏毅(乌泥泾人)在地方上辟斋讲学。元代赵如居此建进德斋,“延名儒以教诸子”,四方来学者300余人。秦良颙、瞿忠、王迪、董其昌、赵孟等一批文人墨客曾在此游学。元末诗人王逢移居于此,著有《梧溪集》。宋、元、明、清诸朝碑刻在区境内较多。尤其是明末徐光启引入西方科学知识,加上宗教文化的兴起发展,使徐家汇一带逐渐成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溶汇点。 境内文物史迹众多,有古墓葬,古建筑,名人故居,革命历史旧址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同时也留存了许多金铭石刻和地方文献。 这些文物具有年代久、范围广、价值高的特点,展现了境内各个时期的风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宋庆龄故居 在上海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1843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主楼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原是德国船主鲍尔的别墅。宋庆龄于1948年3月迁入居住,她在此居住长达30年之久。这幢假三层花园别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平面长方形,外观似一艘巨轮。主楼内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宋庆龄生前原样。 楼下是客厅和餐厅,布置得雅致朴素。客厅北墙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有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看望她时的照片留影。宋庆龄曾在这里会见过许多国家的贵宾、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餐厅里陈列着国际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宋庆龄平时就在这里用餐。 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陈设简朴而典雅。卧室中有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沙发和茶几,以及宋庆龄父母赠送给她的结婚家具。在办公室的写字台上仍放着她生前使用的文具用品。 绿树掩荫的宋庆龄故居,于1988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路2887号)的东北隅,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就义地与遗址区、男女看守所之间由一条长300余米的地下通道贯联相通。遗址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由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内设军法处、刑讯处、男女看守所及刑场组成。在男看守处的墙面上留下了原安徽省副省长张凯帆在关押期间写的一首著名的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中国革命的早期领导人赵以炎、陈延年等均在此被关押,最后被残酷杀害。1950年,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线索,在现址发掘出完整的遗骸18具,还有数具头、身、肢骨不全的遗骨。烈士遗骸上有的还锁着脚镣手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铜元、银角子等烈士遗物。上海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烈士殉难处树立了“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的纪念碑,碑后一棵已苦死的大树树干上尚留有60余年前敌人残酷杀害烈士们的累累弹痕。在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徐家汇。 |